君子固穷,从君子不齿到士人尚医,看宋代民间士人“尚医”的由来
那些被科举淘汰下的士人、淡泊名利以及民间隐士者,被后世划分为“民间士人”团体,他们一生虽不能居庙堂之高实现抱负,但是在江湖之远也能坚守儒家"君子固穷"的品德,在穷困境地之下也能坚守君子操守,有志于济世救人,因此他们结合自身际遇、学识以及各自的处境,纷纷投身于医学,立志悬壶济世,在维持生计和维护自尊的同时,借此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他们的推动下,两宋的医学事业得到繁荣发展,
一、 民间士人"尚医"的由来探究民间士人"尚医"的缘由,当然要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宋代以来,出于对生命的关怀,医者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耻于言医"的观念逐渐被抛弃;而这些民间士人深受儒家"济世救人"思想的影响,悬壶济世成为他们实现理想抱负的最好途径;除此之外,由于宋代医学行业人才的缺失,使得医者薪酬客观,成为他们维持生计的最好途径之一。
1、 对于医家的偏见被打破
导致历任宋朝皇帝都对医学很是重视,视其为"仁术",利用皇帝特权身体力行地推广医术。
据统计,单是北宋时期颁布的有关医药卫生行业的诏令就达200多条,其中包括"抑巫扬医"、普及医学教育、提高医业和业医者地位、建立地方医疗卫生系统等,上行下效,医生的地位逐渐提高,士人阶层不再如汉唐时期那般对医家充满偏见。
认同医术的重要性,可以惠乡邻,保君亲,是士大夫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宋代民间的有识之士逐渐纠正自己对医学的偏见,
统治者的上行下效作用,,逐渐打破宋代主流社会对业医者的传统偏见,习医行医遂成为一时风尚,医者的身份地位也明显提升,这样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中,民间士人转而业医,带动了宋代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2、儒家"济世"思想的影响
对于落第的他们来说,"不为良相,但为良医"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慰。
同时,由于他们自小业儒,忠君、仁爱、济世之念一直影响着他们,而在科举失败之后,能够达成自己理想的,从业儒转为业医是最好的选择,"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既可以表达自己对君王的忠诚,又可以济世救人,兼之孝亲、保全自身。
因此,"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民间士人转而业医, 如成都儒医谭仁显,"以医为事,……治病所得钱帛,随即分授于贫者,竟以不言,但行阴施默益之道。"谭仁显治病救人的同时,还可以赈济贫民,行医与治国安邦在一定程度上殊途同归,成为了民间士人报国济世的最好舞台,使得民间士人纷纷投身医学领域。在这种风潮的引领下,宋代成了中医学发展迅猛的时期,为后来金元时期的中医繁荣时期打下良好基础。
3、被生计所迫
医生行业向来被人视为"铁饭碗",一身医术除非亲传弟子和嫡系子嗣,轻易不肯传授。而医疗行业虽然市场需求大,但是由于医者准入门槛高,加之从医者完成学业的周期较长,需要长期在临床上磨炼技艺,精通医道实属不易:"夫医之为道,尤难于他术,从来久矣。方其疾也,虽金玉满堂,子弟骨肉环围,莫能为计,必得良医以起之。
即医之为功非小焉,主执人之性命者也。此所以良医患少,而庸医患多也。"也正因如此,民间士人的业医之路比常人更为容易。他们识字,有着较高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还能凭借自己的社会地位,借阅前人医家典籍,进入医学殿堂并不难.
正是由于医生行业的准入门槛高,导致了医疗卫生行业人才的缺乏,所以只要医道小有所成,其薪酬就较为客观,对于重利重财的宋人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正所谓"财帛动人心",丰厚的利润是民间士人从医的一大动力,如吉州眼医徐远:"负笈行术,日得百钱,它无资身之策",一个乡间行走的摇铃医尚能月入三千钱, 相当于宋代一个州学教授的收入,足以见得宋代从医者报酬之丰厚。
二、 民间士人"尚医"的影响民间士人的社会地位虽然不能与已经成功进入仕途的士人相较,但是作为读书人,他们在民间还是有着很高的威望,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古代的医学行业的道德规范逐渐形成;而随着民间士人从医团体的不断扩大,中医学知识得到了广泛传播。
孙思邈
1、医业道德规范逐渐形成
。因此,业医者医德缺乏和医术浅薄成了宋代医学发展的最大阻碍。
而宋代的民间士人因业儒多年,虽然他们是科举考试的失败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相较于普通百姓来说,有着较高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儒家学者向来讲究"达则兼济天下",其社会责任感使得他们并不完全以牟利为目的,而相较于那些"率多道听,不经师授"的庸医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士人的自尊心,不会擅自逞能或是以医术谋取不当利益,让百姓更容易对他们付以信任。
如宋代的庞安时:"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 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饘粥、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 活人无数。"
以庞安时为代表的宋代儒医的亲身示范,逐渐改善宋代医学行业医德缺失的局面,自他们之后,无数业儒者转而业医,在养家糊口的同时,尽己所能,悬壶济世,在他们之后,医业道德规范逐渐形成规模。
张仲景
2、传统医学的传承发展
中国古代医术多以师徒、家族等方式传承,非亲传弟子、嫡系子嗣不传,敝帚自珍的传承方法使得医学传承中出现了许多漏传、误传的现象,许多珍贵医籍被视为传家宝,旁人难得一阅,不利于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而官方也不重视传统医学的发展,传承时断时续。
,前人宝贵医学知识亦得到迅速普及,极大地提升了宋代的医疗水准。
在摒弃敝帚自珍的观念过程中,民间士人作为社会阶层中的上层阶层,起到了引领作用,正如费衮在《 梁溪漫志》
综合上诉,我们可以得知,宋代民间士人虽处在江湖之远,但是始终未曾辜负他们所受的教育,具有着很高的忧国忧民的意识,并愿意为此付出行动,在不愿出仕或是科举失败的情况下,他们另辟蹊径,自发寻找新的济世救人之道。"君子固穷",宋代的民间士人终究不改其志,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由业儒转而业医,同样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既能为家人带来生活保障的同时,也从另一角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1、余新忠."良医良相"说源流考论—兼论宋至清医生的社会地位
2、张建东、王有芳.宋代民间士人"尚医"现象初探
3、张世超.宋明理学敬静观对儒医发展的影响研究
4、张莉.宋代儒医研究-兼论宋代的"抑巫扬医"
5、张建东.一个被忽略的教育群体—宋代民间士人的教育活动
文章末结语:以上就是关于“君子固穷,从君子不齿到士人尚医,看宋代民间士人“尚医”的由来”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的技术教程、精品资源请收藏《老卢淘:www.alaolu.cn》进您的书签,永久免费资源与您共分享。
免责声明:老卢淘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202137615@qq.com
热门推荐
《评论请注意》
本站严厉打击恶意评论用户,垃圾评论发现一律删除。
恶意者拉黑IP永不解封,悉知!!!
评论列表